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

熱點~死谷國家公園

死谷國家公園(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)主體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,一小角延伸入內華達州境內。公園位置處於北美的盆地與山脈區,這段地區地殼活動頻繁,東面的地殼向東伸展、西面的地殼向西伸展,這裏的地殼便呈條狀下沉,分解成大致為南北走向的地壘﹝山脈﹞和地塹﹝盆地﹞。

美國西進史蹟
風景奇特且見證了美國西進拓荒歷史的死谷,在1933年由胡佛總統親自下令定為國家紀念史蹟;1994年國會通過「加州沙漠保護法案」,將死谷正式設立為國家公園,佔地也由二百萬畝擴充到三百三十萬畝,成為美國本土四十八州中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。

盆地和山脈區在死谷這裏特別顯著,在相距不到140公里的地方,座落著海拔 4,418公尺(14,494英呎)的惠特尼山(Mt. Whitney)和低於海拔86公尺(282英呎)的死谷,分別是美國本土48個州的最高點(死谷最高點Telescope Peak)和最低點,而這個最低點(Badwater)也是西半球海拔最低的地點。

根據園方的統計資料,死谷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32度,然而從5月開始到9月,均溫可達攝氏38度以上。但同樣的溫度在死谷感覺上要熱得多,因為高溫在低於海平面的狹長谷地,熱輻射無法發散。而年均降雨量也僅有1.92吋。惡劣氣候使得這裏只有深秋至初春適於旅遊。

死谷的由來
1849年加州發現黃金,掀起瘋狂的淘金熱潮,這些人被通稱為Forty Niners(49ers)。他們以鹽湖城作為整補的基地,翻山越沙漠進入加州。

在1949年10月有一批拓荒者錯過了時機,又不願呆在鹽湖城等到春天,決定穿越沙漠,抄捷徑(Old Spanish Trail)往西走。但是這批人錯估沙漠的面積跟嚴酷的氣候,有些人因而葬送了寶貴的性命,這是所謂的「The Lost 49ers」,也是死谷名字的由來。

南北走向的死谷,東邊是標高6,000多英呎的阿瑪鉤紗 (Amar-gosa) 山脈,西邊是標高11,000多英呎的帕娜敏(Panamint)山脈。一場驟雨可以將死谷的乾涸鹽田轉換成萬頃湖波,而乾旱氣候也可以將萬頃湖波轉瞬間蒸發殆盡。

荒漠之外的驚艷
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,北美大陸曾經橫跨地球的赤道線,而死谷國家公園正位處於赤道上。這是地質學家推算出57億年前寒武紀(Cambrian)時代美洲的大致方位。

死谷中最令人驚艷的,還是山巔谷底寸草不生、脈絡分明的岩石上所記載著的十多億年來的地球發展史。由原生代到古生代到中生代到新生代;由火成岩到沉積岩到變質岩;死谷仍然在進行中的造山活動,將不同世代的岩石斷層揭露在陽光下,向人們訴說著過往

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

心得

今天環境科學與平常很不一樣,老師帶大家去陳氏健湖糖,一上課聽完老師講解後就往陳氏健湖糖ㄉ路上出發
那次我才發現原來學校附近有那種地方,到了那邊,那邊有許多古老ㄉ建築和許多關於他們家族的文物,但我覺ㄉ最漂亮ㄉ還是庭院中ㄉ松樹,和松樹底下特有的氣根,陳氏健湖糖融合ㄌ文化和生態,而且還可以讓我們悠閒ㄉ渡過早上

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新聞~黑潮發電

黑潮發電 台電10年前研究過
更新日期:2008/12/16 07:30 記者朱婉寧/台北報導
台電主管表示,台電十年前曾研究過利用黑潮發電的可能性,但黑潮位於深水區、離岸遠、台灣又多颱風,設備的建立及供電的穩定都有技術問題待克服。


台電主管指出,黑潮流速快、流量又穩定,若能利用確實很有價值;但要利用黑潮,必須先克服深度、距離、氣候、生態等問題。


台電表示,黑潮流經台灣東海岸,水深幾千公尺,如何將機器放到那麼深的地方,還能挺住平均每秒流速高達一點五公尺的黑潮水,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


另外,黑潮流位在距離岸邊卅至五十公尺的地方,離岸很遠,怎麼拉輸電線也是非常大的考驗。目前海流發電技術最先進的英國,距岸邊也僅一至廿公尺而已;離岸五十公尺以上者,目前只有示範系統,而沒有實際運轉的例子。


同時,因為黑潮流經的東海岸,是颱風容易侵襲的地區,要如何維持又遠又深的發電系統而不被颱風吹壞。此外,攔下黑潮更可能會影響生態,更必須慎重考慮。


台電主管表示,台灣四面環海,海洋能確實是可以開發的部分,但實際面的確有些因素要克服,如潮汐發電,台灣因為潮差不夠就無法發展。若台大有心要研究如何利用黑潮發電,台電樂觀其成。

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

環境作業MAP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環境作業心得

上完這次課後,我發現森林火災不是完全不好的,森林火災可以使一些小草被燒光,給土地肥料,還有可以促進生物的消長,淘汰一些不適合的物種或是病菌,使我們的森林可以更好。

環境作業

搶救亞馬遜雨林 巴西擬10年減少濫伐面積70%
更新日期:2008/12/03 01:35 F29陳蓉

(法新社巴西巴西利亞2日電) 巴西政府昨天公布一項計畫,今後10年將把亞馬遜雨林的的濫墾濫伐面積數量減少70%。
巴西擁有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區,這是該國第一次訂下目標,要減少不法盜伐林木和牧場工人濫墾對雨林造成的破壞。
巴西環境部長明克(Carlos Minc)在總統魯拉(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)也出席的一個場合公布這項計畫,並表示將於本週在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正式提出。
明克說:「僅就亞馬遜雨林所避免的濫伐而言,這項計劃預期到2018年時,就可以少排放48億噸二氧化碳,這超過所有富裕國家所訂的二氧化碳減量目標。」
明克指出,巴西希望利用這項計劃「增加對亞馬遜基金的捐贈」。該基金於今年8月成立,目標是從世界募款以對抗森林濫墾。
巴西林業部門首長阿茲維多(Tasso Azevedo)告訴法新社,英國已宣布計劃在未來40年減少80%二氧化碳排放量,加上巴西的這項計劃,「使得在(波蘭)波茲南(Poznan)舉行的會議更具雄心」。